盡管現在的年輕人整天說自己“精致窮”,但買起黃金來依然絕不含糊。
曾經“有錢阿姨”才能光顧的黃金柜臺前,出現了很多年輕人的面孔。
根據《2021中國黃金珠寶消費調查白皮書》,中國的黃金珠寶消費主力正朝著年輕化的方向發展,目前25-35歲群體的消費比例約為75%,并且逐年增加。
無論你相信與否,Z世代對黃金的熱情,正在偷偷超過他們的父輩。
可買黃金終究是一項考驗荷包的活動,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有了屬于自己的玩法,他們購買的品類越來越細分。
以“金豆豆”為代表的“1克黃金”躥紅,成為年輕消費人群的投資新寵。
從之前的買鉆石買包,到如今買金豆豆,到底是新的投資方式還是舊瓶裝新酒?
01
存錢不如存金豆豆?
00后女孩小圓經朋友介紹從去年開始攢豆,她告訴硬殼INK:“以前對黃金無感,現在越攢越上頭,金豆豆相當于‘變相存錢’,看著瓶子里金豆豆變多,是一份難得的安全感。”
“生活中消費主義的誘惑太多,放在卡里總是忍不住花掉,把錢變成金豆豆,裝進透明玻璃瓶,塞上瓶塞,就能變成觸手可及的真金白銀。”
小圓身邊人攢金豆豆的理由五花八門,有男孩把金豆豆作為“愛情備用金”,和女朋友兩個人一起積攢,50個就去旅行一次,湊夠99個就準備結婚。
也有人看中了金豆豆的靈活,除了保值還能穿戴在身上。
“一月攢一顆,閑置了還能去定制首飾戴,急用錢的時候還能去金店或者典當兌換。”
打開某生活方式軟件,敲入關鍵字“黃金”,會出現上百條關于金豆豆的打卡,“攢金深似海,越攢越可愛”之類的標簽,是這里通行的財富密碼。
“入坑之后,就開始關注金價的事實漲跌,在豆瓣小組里,他們不僅會分享自己的心得,還會總結成套的買賣攻略。”
“白天盯盤,晚上加倉,午休的喝水空當也要去黃金交易平臺上看看能不能撿漏抄底。”
有的“攢豆人”,剛剛經歷過基金股市的捶打。
沉迷攢豆的裴裴告訴硬殼INK:“我經常安慰自己買金豆豆花的錢好像就不算亂花,我覺得它會保值,甚至會增值,相比在熊熊牛牛的股市里被虐,還是幾百塊錢的金豆豆更適合我。”
無論是自我獎勵還是定期儲蓄,金豆豆的出現都牢牢抓住了年輕人的心。
02
年輕人對黃金的熱衷很大程度上來自環境。
中國是世界黃金消費第一大國,根據世界黃金協會2020年的統計,我們國家62%的女性擁有黃金飾品,而智能手機的擁有率只有51%。
小時候父輩脖頸掛著沉甸甸的金鏈子,媽媽們打麻將的時候也一定要翹起小指,露出自己的金戒指。
黃金在年輕人童年心底埋下的種子,如今遍地開花。
年輕人選擇金豆豆的最大原因是門檻低,相比動輒50、100g的大金條,輕至1克的金豆豆,對年輕人更友好,花費不高,就能輕松入局。
黃金首飾的日漸輕量化是不同代際消費者新陳代謝的結果。
早些年,年輕人對黃金還沒有今天這么癡迷,“老氣、笨重、昂貴”曾是年輕人對黃金制品的集體記憶。
不知道大家對以前電視劇里的“大金鏈子”有沒有直觀感受,一條傳統款式的金鏈子要200-300g起步,為了迎合年輕消費者,如今店里的金鏈子基本不會超過100g。
市場上的黃金制品看似越分越小,卻離年輕消費者越來越近。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年輕人還看中了黃金既是“消費”又是“投資”的雙重屬性。
在消費心理學中有個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賬戶,一個是經濟賬戶,另一個是心理賬戶。
經濟賬戶是實際存款。而心理賬戶上,我們對每一塊錢的感知不同,會因不同記賬方式、不同來源、不同去處而不同。
刷卡消費時我們對數字并不敏感,可如果換成可量化的真金白銀,反而會格外珍惜。
03
年輕人的“第一桶金”
風險和收益永遠是對等的。
網上雖然都勸大家去買金豆豆,但事實上并不是買了就能坐等賺錢。
在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翻車的案例,有人在網上看到低價的金豆豆,就跟風買了幾顆,結果去店里驗純度,不是9999,只有95,如果想賣就得賠錢。
圖/IC PHOTO
因為黃金有品牌溢價和加工費用,不同金店回收時的價格浮動很大。
在二次出手的時候,賣家一般也需要出具檢測報告,其中的運費和檢測成本也是一筆開支。
對于存不住錢的年輕人來說,買金豆豆確實是一次不錯的消費啟蒙,但也要學會擦亮雙眼,理性消費。
時代變了,年輕人的“第一桶金”變成了“第一瓶金”。
儲蓄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只不過小時候存錢罐里的硬幣換成了現在金燦燦的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