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工人在位于山東省青州市的江淮汽車山東分公司總裝車間內組裝生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都離不開制造業,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繼續下功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555.7億元,同比增長8.5%;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40.8%、24.3%、10.2%。工業經濟實現平穩開局、穩中有進,為國民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提供了堅強支撐。
工業經濟展現的韌性也再次證明一個事實: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恢復態勢沒有改變,發展潛力大、韌性足、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改變。
逆水行舟,成績來之不易
一季度,中國工業經濟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看總體,關鍵指標運行平穩。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個百分點,呈現逐季回升的良好態勢;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5.6%,支撐工業效果明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4.4%,已經連續一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高于整體工業1.3個百分點。
看結構,產業升級腳步加快。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新動能增長引擎作用繼續顯現。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22.4%;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5.7%;醫藥制造業繼續保持11.8%的兩位數增長。同時,多晶硅、光伏電池、單晶硅、工業機器人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均保持兩位數以上較快增長。
看效益,企業利潤有所改善。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5%,部分裝備制造行業利潤增速有所加快。其中,電氣機械行業利潤增長10.4%,增速較1—2月份加快4.7個百分點;專用設備行業利潤增長4.8%,增速加快0.8個百分點;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降幅較1—2月份收窄6.5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工業領域依然突出,恢復仍不均衡不穩固。3月份受疫情多點散發、地緣政治沖突等不利因素影響,一些指標明顯放緩,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杰坦言,盡管如此,中國工業發展依然具有很大的韌性和潛力,支撐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積極因素正在不斷積累。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主任孫學工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工業生產明顯回升,增速達到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新高,成為宏觀經濟平穩開局的重要支撐力量。從需求側看,今年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工業品出口在高位上繼續保持較高增長,帶動了相關產業增長;從供給側看,減稅降費等助企紓困政策加力實施、保供穩價措施的效果顯現,此前制約工業生產的缺煤、缺電等問題得到緩解,企業經營總體環境得到改善,生產潛力進一步釋放。
銳意進取,發展質量更高
企業的“競技狀態”直接決定著工業發展的“含金量”。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今年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新建5G基站達到了13.4萬個……這些數據的背后,是千千萬萬家工業企業奮斗的身影。
有的擁抱數字技術,全方位提升生產作業效率。“今年第一季度,我們的產值同比增長超過70%,出口交貨量同比增加了一倍多!”談起業務,浙江省臺州市世玩欣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官軍十分滿意。他介紹,單純依靠擴大規模難以適應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今年,公司和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工廠的智慧化改造。
“在改造后的新工廠里,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物流軟件平臺‘曠視河圖’,將倉儲空間利用率提升3倍、生產效率提升超過2倍。”曠視科技物流業務事業部負責人徐慶才對本報記者說。
有的深挖管理潛力,確保疫情防控和科研生產“兩不誤”。“交新船、簽新單,忙得很!”中國船舶大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志忠告訴本報記者,今年一季度,企業簽訂新造船訂單數量達26艘,合同金額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造成的復雜局面,考驗著企業的管理能力。為此,我們一方面在各生產環節嚴格落實好防疫要求,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建立云談判、云簽約、云交船等模式,最終實現生產經營穩步開局,確保船海業務延續了良好態勢。”楊志忠說。
有的發力產業融合,以高技術裝備提升春耕效率。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鎮地處八百里洞庭腹地,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地。今年春耕季,更多智能化的農機裝備投入生產,當地種糧大戶周波打開手機就可以查看田間的實時情況,非常方便。
中聯重科農機營銷負責人韓偉介紹,今年以來,中聯重科接連推出了多款針對南方水田作業環境特點設計研發的水田拖拉機、水稻有序拋秧機,以及廣泛適用于中原、北方等地區大田作業的動力換擋拖拉機。韓偉說,靠著強大的功能和過硬的品質,這些設備在各大糧食主產區廣受歡迎。
眾人拾柴,匯聚強大信心
工業企業的穩健發展,離不開各類支持政策的精心呵護。
在中央層面,多項惠企紓困政策接連出臺。加大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出口信用保險機構進一步優化出口信用保險承保和理賠條件……今年以來,從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到商務部、銀保監會,一系列支持工業企業的“政策紅包”接連釋放,為企業帶來了全方位利好。
在地方層面,各種幫扶支持舉措紛紛落地。在陜西省,政府對于“揭榜掛帥”完成制造業核心技術攻關的企業或創新聯合體提供最高可達1000萬元的補貼;在四川省,稅務部門通過電子稅務局“緩稅一鍵申報”功能確保緩稅“紅包”精準直抵制造業企業;在江蘇省,不少園區針對區域內制造業“產業鏈條長、就業崗位多”的特點,重點幫扶制造業企業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對沖疫情不利影響……
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江源介紹,國家統計局對全國近1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問卷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企業對各項優惠政策的滿意度環比提高2.7個百分點,同比提高4.0個百分點。在調查的7項政策中,企業對減稅降費政策獲得感尤為突出,政策滿意度為85.8%,環比提高1.7個百分點。此外,創新支持、用電用能保供等政策的滿意度也均在七成左右。
政策給力,企業努力,眾人拾柴火焰高。面向未來,人們充滿信心。
寧波世林集團有限公司發展部經理陳德歡表示,企業主要從事小家電和凈水設備的制造和銷售,國家支持外貿的舉措讓企業受益頗多。“在不久前舉行的第131屆廣交會上,我們一天三場直播,簽了不少大單?,F在,生產訂單已排到了7月份,我們有信心更上一層樓!”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經濟不僅延續了去年底以來的恢復態勢,并且不少工業企業的“含金量”都進一步提升。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說,中國強大的國內市場、完備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以及企業家創新精神都是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有利因素。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等快速發展,為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